低油價“寒冬期”應激發老油田活力
自從2014年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下跌后便長期低位徘徊,石化行業承壓下行。與原油價格密切相關的上游勘探開發板塊受到的沖擊尤其明顯,不少油田陷入經營困境,特別是一些國內的老油田,由于已處在開發后期,勘探開發的難度和成本較大,加上一些歷史包袱,面臨諸多挑戰,它們占據國內油氣供應總量的近七成,應想方設法激發其活力。
地處河南省的中國石化中原油田,采取一系列措施降本增效,摸索出來的一些經驗對其他老油田有借鑒作用,比如在勘探發現大油氣田的過程中,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;比如提高勘探成功率、對之前開發時間較長的老區油田采取低成本開發戰略等。
中原油田的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,在提高勘探開采成功率上,對新的區塊采取“三不打”的方式,加強圈閉落實及目標優選,并結合東濮、普光、內蒙古探區的勘探難題,開展勘探研究項目立項論證。同時,發揮科技攻關的支撐作用,整合多種技術資源,形成了鉆井、測井、錄井、測試等多種系列技術,提高勘探成功率。對老區油田按效益*大化目標組織月度開發生產,彈性安排產量,優化注采結構、作業工作量和生產運行。
201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****大能源消費國,此后便進入能源消費的高速增長期,2015年中國能源消費增幅1.5%,世界增幅1%。中國能源消費凈增量占世界34%,能源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23%。中國是世界能源消費的主力,但儲量卻與消費量不匹配。目前我國石油探明儲量25億噸,總量居世界第14位,占世界探明儲量的1.04%,而人均石油探明儲量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/20。
目前國內油氣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問題,主要集中在國內油氣資源劣質化、勘探開發難度在加大、低油價對投資和生產形成的剛性制約等方面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人士認為,未來我國石油勘探開采保持國內兩億噸的年產量面臨很大的難度,而天然氣低滲透和深層的儲量達到90%,致密氣、頁巖氣、煤層氣等非常規資源開發面臨技術和成本效益方面的挑戰,短期難以實現有效的接替。
在嚴峻的形勢下,老油田只有通過改革,才能得到長期發展的動力,這一點已經成為國內不少老油田的共識。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獲悉,中原油田將原來63個基層單位壓縮到目前的27個采油氣管理區,油田機關處(部)室數量從30個減少到23個,9個采油(氣)廠機關科室壓減24%。并剝離采油廠供電、測試、井下作業、特車、維修等業務,實施專業化整合重組,讓油氣生產輔助環節也成為市場主體,在服務油田生產需要的同時,油田統籌輔助業務技術優勢和人力優勢,建立了人力和設備資源共享平臺,打破原先各單位之間的“壁壘”,促使人力資源、設備資產“動”起來,以實現資源資產在油田的有序流轉,促進效率效益提升,僅設備方面,從今年2月初至今,已累計盤活設備(物資)資產2800萬元。
如果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里,不管是國際還是國內的能源市場形勢,都決定我國的石油供應**不能放松國內供應。一方面,國際經濟回升緩慢,國際能源供需整體寬松的格局短時間內不會改變。另一方面,國內能源消費潛力巨大,需求總量仍將繼續增長。而石油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全球石油供需整體寬松仍將延續,我國石油需求放緩,進口增加,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。2015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0.4%,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2%,預計到2020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分別增加到67%和40%以上。
目前,老油田的剩余可采儲量依然相當可觀。但在經過幾十年的開發,總體已進入高采出程度、高含水開發階段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人士認為,“十三五”時期國內石油勘探開發目標確保石油年產量穩定在2-2.1億噸,應加大勘探投入,增加探明儲量,推進非常規資源勘探,并強化油田開發,保持國內產量長期穩定,需要突破勘探開發關鍵技術,有效降低生產成本,并加強石油儲備能力建設。